返回

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98章 优质资产!!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须等螃蟹将胃中的杂物吐出,身上的异味减少后,再用清水洗过。

    然后,“正阳楼”的厨师们再用细细的麻绳将螃蟹几条腿和两只螯拴好,才放进大笼屉上火蒸熟。

    有意思的是“正阳楼”卖螃蟹是按个论价,不是论斤。

    而且根据月份不同,螃蟹的价格也不相同。

    比如农历七月,肯定是尖脐的螃蟹贵,到了八月,团脐螃蟹就贵了。

    而“正阳楼”为了方便顾吃螃蟹,也准备了工具,有小锤子、小木板、小镊子等等。

    螃蟹的做法,以蒸法为最好,蒸则不失本味,不受他味侵扰。

    因为螃蟹性寒,调料须用姜来冲抵寒性。吃时只蘸姜醋,乃是经典吃法。

    所以,在佐料上,“正阳楼”也格外用心,吃螃蟹需用鲜姜、好米醋以祛寒和提味。

    “正阳楼”专门有特供的上好西山米醋和鲜姜末,调配好了,跟蒸得的螃蟹一起端上桌,供人食用。

    吃螃蟹有一套专用的工具,俗称“蟹八件”。

    因为刘竟斋最好吃螃蟹,而且他们老一辈人吃螃蟹讲究,刘之野就送了他爹几套收藏的清代“蟹八件”。

    其中一套为铜质八件,计有锤、匙、刮、钩、斧、箸、镊、镦。

    另有一套四件和一套六件。

    蟹八件一般为铜质,亦有银质者。

    “八件”只是通称,并不一定都是八件,名目也不同。

    “正阳楼”也备有“蟹八件”,不过不够八件,也不是金属的。

    在正阳楼饭庄吃螃蟹,食每人一副小木槌、小木垫,黄杨木制,旋床子定制的,小巧合用,敲敲打打,可免牙咬手剥之劳。

    酒足饭饱后,“正阳楼”还为食们准备一道名为“汆大甲”的汤品。

    梁实秋先生曾这样描述:“这碗汤妙趣无穷。高汤一碗煮沸,投下剥好了的蟹螯七八块,撒上芫荽末,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锅老油条。除了这一味汆大甲,没有任何别的羹汤可以压住这一餐饭的阵脚。”

    螃蟹吃完,店里的小伙计会随即端上小铜盆一只,内有浮着茶叶片、菊花瓣的温水,让人洗去指上的油迹和蟹腥。

    有名气、食材好、配料佳、服务到位,可想而知其价格也必然不菲。

    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,有位鹰国旅得知夏国美食众多便前来到夏国品尝美味。

    来到燕京后得知这里的“胜芳蟹”最有名。

    他打听了一圈,才知道如今正是“胜芳蟹”上市的季节,肉多膏厚的“胜芳蟹”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,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可鹰国的这样的河蟹并不值钱,很便宜就能买到一大筐。

    但在国内却不一样,河蟹生活在江河湖里,在这样的环境中,能够生长到拳头大小是极为不容易,所以“胜芳蟹”的价格自然就高昂了起来。

    但这些外国旅却不知道,他们在“正阳楼”点了一大盘自以为便宜“胜芳蟹”之后,就开始品尝起了肥美的蟹膏。

    看着橙黄流油的“胜芳蟹”,估计很多人都忍不住舔了舔口水吧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几个外国人还真的是会吃,这个季节的“胜芳蟹”,肉质紧实,油膏丰厚。

    再配上陈醋,将一口有油膏抿到嘴里,那滋味简直是爽极了。

    品尝完了这道名菜之后,这几位旅连连点头,并赞赏地扔下了张十元的现金支付。

    在这些外国旅看来十块钱买这几只螃蟹绰绰有余,甚至剩下的还能给小伙计当小费。

    可是他们却没想到,在“正阳楼”,这些螃蟹的价格却特别昂贵,十块钱最多只能买上两只。

    小伙计也不知道这些外国游是什么意思,于是大声的喊了一句:“站住!”

    因为语言不通,双方磨蹭了很久,但考虑到对方毕竟是国际友人,小伙计也没好多为难。

    后来经过了解释之后才知道,原来这些螃蟹在鹰国价格特别便宜,所以,这些外国人才会以为夏国的螃蟹也是同样的价格……

    “正阳楼”吃螃蟹确实贵,但贵有贵的道理。

    如今,要是能在“正阳楼”里请亲朋好友们吃上一顿正宗的刘家庄产的“胜芳蟹”,这可是一件倍有面儿的事。

    其实,“正阳楼”除了吃螃蟹,这里的烤羊肉也非常好吃,不比“烤肉宛”的烤肉差,早在清代就非常有名气了。

    “正阳楼之烤羊肉,人都恒重视之。炽炭于盆,以铁丝罩覆之,切肉至薄,蘸醯酱而炙于火,其馨四溢。

    食肉亦有姿势:一足立地,一足踞小木几,持箸燎肉,傍列酒尊,且炙且啖且饮。”

    《旧京琐记》中燕京“八大楼”之一的“正阳楼”,旧时位于前门外肉市街靠南路东,东山人孙氏创办于清道光二十三年,以烤肉、涮肉、螃蟹闻名。

    烤肉的器具,今名“支子”。

    据清魏元旷《都门琐记》,“正阳楼”的烤肉支子“可围十数人”

    “正阳楼”跟

第598章 优质资产!!!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